同事張哥請假了,理由竟然是:要帶兒子去感受世界的參差!
張哥家兒子今年七年級,小學時還是老師、家長眼中的乖孩子。但上了國中,進了青春期后,就突然叛逆了。上課睡覺,功課一塌糊涂,甚至揚言不上學了,要去當練習生。
張哥兩口子,被兒子整得頭都快禿了。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不僅沒讓兒子喜歡上讀書,反而讓親子關系更加緊張。這不一怒之下,張哥拎著熊孩子去感受世界了。
張哥說準備帶兒子去老家農村的學校和工地去看看,讓熊孩子感受一下社會的惡意。其實對于張哥的行動我還是挺佩服的,我一直相信,教育孩子說得多不如做得多。
你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父母多辛苦,還不如讓他實際去體驗一天!讓孩子通過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真正明白努力讀書的重要性。
1,山村小學
現在的孩子不愛讀書,絕大多數是因為生活條件太優越。我們上一代人,生活條件艱苦,他們深知「要出人頭地、改變命運」唯有好好學習,因此他們有強大的學習動力。
而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早已極大豐富。尤其城市里的孩子,幾代人的積累,孩子們更是要啥有啥,他們在父母的保護圈內待得太舒適,讀書本就是需要下苦功夫的差事,時間一長自然有些孩子就想懈怠,想放棄。
不出去看看,孩子們永遠不會知道,在同一片土地上,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為了能上學、能讀書,每天都要付出什麼代價!
小侄女的班里放過一個紀錄片,講述的是位于高寒地區的小學,這里的200多個孩子,為了上學
每天都要跋山涉水走上十幾公里。
孩子們要在凌晨5點起床,天還沒亮,就拿著手電筒踏上求學的山路。山路難走,有的地方又窄又險,冬天下雪稍不留神還會摔倒,但孩子們很少遲到。
雖然寒風像刀子,孩子們手上腳上,全是凍瘡,但哪怕風雪再大、寒風再冷,孩子們都沒抱怨過。因為他們深知,只有讀書才能擺脫這種命運,才能走出大山。
那次紀錄片后,小侄女懂事了很多,她說原來自己坐著舒服的校車去上學時,有些小弟弟、小妹妹卻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刺骨的寒風中飽受煎熬;她和同學們坐寬敞的教室、熬夜打游戲時,那些小弟弟和小妹妹,卻每天要去離家4公里外的學校,窩在崖壁邊上課。
這還僅僅是一部紀錄片,但我們明顯感受到了小侄女的變化。
所以,當你的孩子對對讀書嗤之以鼻時,不妨帶他去山區的小學看看
。看看那些比他還苦十倍的孩子,他們還在為未來努力拼搏,他又有什麼好放棄的呢?
2,自己工作的地方
看到一個視訊,一位廚師父親,兒子厭學,于是突發奇想,帶著孩子去了自己工作的廚房,讓兒子體驗顛勺。
鍋很重,孩子顛了沒幾下就顛不動了,父親一邊嚴厲地讓兒子繼續,一邊質問兒子:你試試,到底你手里的筆重,還是我手里了的鍋重!
視訊后,父親語重心長地表示,如果當年自己好好學習,現在也能坐在辦公室吹著空調!
還看到一位卸貨的父親,他肩上扛了整整十五袋大米。大米摞起來很高,遠看這位父親肩上就像扛了一座山。
隔著屏幕的我都感到震撼,他的孩子看到后,還能想當然地吃吃喝喝嗎?
很多孩子,沒體驗過父母的工作,不知道勞動的辛苦。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僅要出苦力,職場上還要遭受冷眼和責罵,生病了也會咬著牙工作,只為能多給他買幾本參考書。
孩子討厭的讀書,是父母拼了命才換來的安寧,他還有什麼理由抱怨讀書苦呢?
3,凌晨的街頭
張哥帶兒子體驗生活的第一天,4點鐘就把兒子挖了起來,帶孩子去了菜市場和街頭。
凌晨四點的街邊,很多小商販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菜市場更是燈火通明。他們要趕在早市來臨前把貨物上架,張哥問兒子:知道他們為什麼能這麼早起床嗎?
兒子搖頭,張哥告訴兒子:他們也想睡懶覺,但生活就是這樣,他們要賺錢養家,為了家人能生活得更好,他們只能犧牲睡眠。你以為4點的北京陷入了黑暗?你看還有這麼多人在奔命!
看著張哥在群里發的照片,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寫字樓里剛下班的白領,打掃街道的環衛工人,穿梭在街道的外賣小哥,搬著菜筐的年輕菜販……沒有人因為凌晨4點,就停下腳步。
突然想到一句話:成年人的生活,沒有誰是容易的,所有人不過是在咬緊牙關硬扛罷了。
倘若孩子不想讀書,帶孩子去看看那些為生活奔波的人們。讓孩子知道:在這個社會上,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當他還在抱怨學習苦時,有人要比他累百倍、千倍!
有人說,這個時代的孩子最幸運,最光鮮。確實如此,但同樣這些孩子們也最迷茫。
我們傾自己所有,給孩子最好的,以血肉之軀將孩子隔離在社會的殘酷之外,這導致太多孩子看不懂生活的本質,更無法理解讀書的意義。
我們以一己之力,給孩子畫出一個舒適區,殊不知總有一天,孩子需要獨立面對社會的毒打。
所以,與其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講道理,還不如讓孩子早日看清成年人世界的真相,真切感受肩膀上的酸痛。明確地告訴孩子:吃不了讀書的苦,未來就要吃生活的苦。
心理學認為,每個孩子都有「期望變得更好」的自我需求,讓孩子早日看清生活的本質,反而更有可能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信念。就像我們的父輩,他們那代人讀書的機會少,只要有機會必然會緊抓不放,格外珍惜。
教育孩子也是這樣,與其粉飾太平,不如讓孩子去體會體會人間疾苦。讓他們親自去感受生活的殘酷,去體會讀書到底意味著什麼,效果反而會更好,你說對嗎?
最后還想告訴孩子:世界并不平等,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