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愛聽張信哲,再聽仍被愛折磨。
隨便點開張信哲的在各大網站上的MV,彈幕里閃過最多的兩個字是「青春」。
因為在每一位七零,八零后的青春記憶中,都有一段故事,會伴隨著阿哲的歌聲浮現腦海。
他曾經用天使吻過的清澈聲線,深情款款地撩撥一眾粉絲的心弦。不知道多少癡男怨女聽著張信哲的《寬容》,熬過數不清的難眠的夜晚。
張信哲曾經有多紅?
當時一曲《愛如潮水》響遍了中國的大街小巷,直到今天,很多人還會不自覺地跟著[高·潮]部分哼唱,熟悉的旋律甚至帶著幾分魔性,讓人欲罷不能。
據《當年歌壇》統計,當年單單《寬容》一張專輯的總銷量,就高達2600萬張,光在台灣地區就創下190萬張的好成績。
台灣流行音樂的金曲龍虎榜上,張信哲有5張專輯雄踞23周總榜冠軍,這個成績與林憶蓮并列歷史第四位。
當然伴隨專輯的大賣,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大小獎項拿到手軟。
據說,當年最紅的時候 ,為了逃脫媒體和粉絲的圍堵,張信哲甚至坐過囚車,救護車,冒充過警察,甚至爬墻逃走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都干過。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線大歌星,也曾經有過自卑和找不到方向的時候。
張信哲,1967出生在台灣云林縣一個牧師家庭,從小就日日浸泡在圣詩班歌聲里的張信哲,日后的音樂里也自帶一種圣潔純凈。
五歲時,父親開始帶張信哲學習小提琴,這個學琴的過程雖然辛苦,卻給日后從事音樂的張信哲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
上學后的張信哲展現出過人的藝術天分,最開始他在美術上嶄露頭角,跟著老師去古鎮,去田間寫生,這些經歷一點點打磨出他後來細膩的表現風格。
盡管喜歡音樂的張信哲也參加過不少演出,擔任過圣詩班的領唱和獨唱,然而卻從來沒有想過去做流行音樂,最大的夢想倒是去做個擁有無數珠寶的海盜。
可生活是現實的。為了盡快經濟獨立,張信哲一上大學就開始了打工生涯,從接線生到夏令營大哥哥都干過。
大二的時候,頂著西裝頭,戴著大眼鏡,他參加了一次歌唱比賽,被台下擔任評委的音樂制作人看中,做了滾石的簽約歌手。
用他的話來講,當時自己真是土掉渣,相貌平平的他,對于走歌手的路是沒有任何信心。
進入公司后張信哲,因為聲線和形象都不在流行審美點上遭到嫌棄,被發配去做助理工作,他還挺高興,估計自己未來做個制作人就很好了。
轉折點來到1988年,滾石為潘越云打造專輯《男歡女愛》,因為缺人張信哲被拉去頂包,不想自己參與的單曲銷路還不錯,于是公司給他推出第一張專輯《說謊》。
張信哲回憶當時公司想包裝他,卻找不到他的特色,就當面跟他講「不知道拿你怎麼辦」。
鄉下孩子又呆又土,怎麼包裝確實是個問題,據說封面黃衣服就是在樓下小店買的。
誰能想到恰恰就是《說謊》一炮而紅,滾石隨即推出《憂郁》《忘記》,一年三張專輯,總銷量過百萬張,張信哲一下子成為了公司的搖錢樹。
突然的爆紅,讓張信哲一下子飄了,一個農村娃突然掉進了花花世界 ,說話辦事也不像以往那麼低調穩重,變得不像自己了。
直到有一天朋友都一句話點醒了他:「你怎麼變成這樣子?」這句話讓張信哲認真反省,到底什麼是他想要的東西。
1992年,服兵役回來的張信哲,已經成熟了很多。然而盡管曾經有過不錯的戰績,老闆李宗盛對這個毛頭小子還是沒有十足的把握。
當時李宗盛手里有一首不錯的曲子《愛如潮水》,他需要表現那種經歷情海磨難后的滄桑感,可是太年輕的張信哲讓他沒有把握。
抱著賭一把的心態,李宗盛把這首歌交給了張信哲。果然兩個月沒有任何動靜,估計李宗盛當時心如死灰。
兩個月后的一天,張信哲在打車的時候聽見司機夸自己的《愛如潮水》好聽,那天之后,這首歌突然爆火,張信哲也坐穩「情歌王子」的寶座。
然而這一回張信哲沒有迷失,他知道自己從哪來,他的根在哪里。
小30年過去的張信哲,依然是干干凈凈的藝人,不炒作,不去夜店,連百貨公司都不去。
盡管在歌聲中一往情深,可是現實中感情生活依然簡單到空白。只是他期待的那種樸素的長情,不知道何時能出現。
在七零、八零后的心里,張信哲已經不是單純的歌手,他代表的是這些人的青春。
沉寂多年之后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雖然參加的也是各式綜藝節目,卻仍然不爭不搶,只以歌聲贏得關注和掌聲。
他的網上演唱會也要進行直播了,看到歌單,有多少中年人唏噓感嘆,記憶恍惚?我們期待演唱會,那將是我們集體的青春祭禮。
祝福張信哲,永遠用最干凈的聲音唱動聽的歌,做紛繁娛樂圈里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