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香港富豪圈內威震一時,有著「名人飯堂」之稱的食肆福臨門,上演的就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景象。從前福臨門是名人們排隊去吃飯,如今的福臨門的后人已經被頒發了破產令,還遭到銀行的追債。福臨門酒家的后人徐德強被銀行入稟法院,指其父親徐沛鈞在2020年借貸了8950萬元,至今仍未還清的款項包含利息逾2029元,所以向其擔保人,也就是徐沛鈞的家人追討剩下的余款。不過所有被告都拒絕或是未能還款,于是銀行只能走法律的途徑,將福臨門的后人告上了法院,由法院強制執行還款。
昔日的那麼風光的名人飯堂,落得今天連逾2000萬的貸款都償還不清,實在是令人唏噓。
福臨門的衰敗有很多原因所致,以昔日最愛幫襯福臨門的劉鑾雄的話來說就是菜品水準嚴重拉垮,再也回不到從前,難以留住客人。而水準的拉垮在于大廚的嚴重流失,故此引發了危機。福臨門的衰敗始于家族第二代負責人之間的相爭,也就是從創辦人的兩個兒子徐沛鈞與徐維鈞發生爭執開始——2019年家族第二代負責人因為不和鬧上法庭,簡單來說就是要分家,2012年兄弟倆庭外和解,徐沛鈞以8億元買下徐維鈞在福臨門的股份,徐維鈞退出福臨門另起爐灶,創辦了家全七福。
徐沛鈞當年雖然贏了官司,後來因為身體的問題無心經營,就交給了家族的第三代,也就是他的兒子徐德強管理。徐德強接手后大刀闊斧地革新,引入了酒店式管理,因此炒掉了大批老牌廚師,導致菜式、口味、水準下滑,流失了大批的富豪貴客。
此外家全七福的開業搶去了福林麼一大批的富豪貴客——徐維鈞不過是換了一個名字另起爐灶,但是水準依然是福臨門的水準,兩邊的發展高下立見。再有徐德強接手福臨門后業績不如從前,他想借金融市場翻身,結果遇上金融圈騙徒,砸了招牌又賠了生意,再加上受到疫情的影響,家族債務高達9億,最終福臨門的負責人在2022年被銀行頒布破產令。
所謂人走茶涼,也就是這麼一回事。從前受到城中富豪的垂涎,但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無人雪中送炭,這就是商業社會的現實。福臨門之所以能成為名人飯堂,劉鑾雄理應記上一功,這源于劉鑾雄從前對福臨門的菜式格外喜愛,不管什麼日子,無論家中的紅事白事,都會在福臨門用膳,而福臨門也變相記錄了他人生中的多個重要精彩片段。
比如在劉鑾雄曾經在福臨門上演過呂麗君與甘比爭寵的事件,也比如劉鑾雄的母親離世后,他在此擺了纓紅宴,寶詠琴離世她也在此擺解穢酒。眾所周知劉鑾雄是香港富豪中娛樂性最高的一位,從前他的所到之處都有媒體蹲點,福臨門是他常去的酒家,也就成為了媒體的常駐點,久而久之福臨門也因為劉鑾雄而名氣大增,成為城中富豪最愛來的餐廳。
劉鑾雄從前喜歡來福臨門,不是因為福臨門有名氣,而是因為福臨門的菜式與口味都很合適他,也可以形容廚師是根據大劉的口味量身定制。
福臨門的創辦人徐福全是靠手藝打響了福臨門的招牌,他在14歲就在清朝官邸學廚,一度成為何東家族的中式料理大廚。40歲的時候開始自立門戶,以福記這個招牌為夫人烹飪,靠著多年廚藝糅合出了多種菜式,1972年福臨門正式開張,生意紅火,再有名人效應的加持,就更為興旺。劉鑾雄在過往一年在福臨門的消費高達400萬,每一次用膳都至少5位數,占福臨門營業額的1%,可見當年福臨門的菜式、口味如此吸引他。
福臨門後來換大廚了,劉鑾雄就越來越少去幫襯了,說白了劉鑾雄從前對福臨門的迷戀,與其說是迷戀這個招牌,倒不如說是迷戀那些廚師的手藝。後來那些廚師都離開了福臨門,劉鑾雄幫襯福臨門的時候發現水準不及從前的一成,後來才知道老廚已經被辭退,兩個月后劉鑾雄將那些被辭退的廚師包了下來,請到自己府中為自己烹飪,因此就算福臨門倒閉了,對他也沒有影響。
而福臨門不是劉鑾雄的產業,他與福臨門的后人也沒有交情——福臨門第三代掌柜徐德強曾經到劉鑾雄的辦公室找大劉借錢,不過被問到還錢計劃時,對方啞口無言,大劉就作罷了。大約一一年后,對方再度向大劉借錢,大劉就干脆提出建議,勸對方申請破產,不要再累積新債,2017年后大劉就再也沒有幫襯了。大劉是個聰明的商人,他也是在商言商,何況他從前對福臨門的貢獻也不少,也是仁至義盡了,福臨門的后人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PS:圖片均來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