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寶寶好不好帶,一出生就決定了,還真不是父母會不會帶的問題。
人類幼崽在剛剛出生之後,有三年的嬰幼兒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不太會說話,聽不懂父母的指令,憑藉性格行事。
這也就表明了有一些孩子可能很好帶,而有一些則非常難照顧。
懷孕期間,哪個寶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好帶,最害怕有一個調皮難哄的寶寶。可事實上,我們總能在網上看到一些寶媽吐槽自己的寶寶難帶: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無關
「因為大寶非常乖,於是我們又生了二寶,結果完全不一樣,明明用同樣的育兒方式,但小朋友三天兩頭就開始紅屁股、破皮、身上癢,還常常腹瀉。我在二寶出生後,居然出現了脹奶、堵奶的情況。
每天痛得想哭,寶寶還不好好吃奶,感覺自己在養大寶時沒受過的苦,在二寶身上都感受到了。」
「我家的是個男孩,一兩歲的時候還很乖很聽話,但到兩歲半之後就異常調皮,說什麼也不聽,非要和你對著來,差點被他氣哭。」
「我家寶寶晚上非常喜歡哭,一晚上可以哭六七次,怎麼哄都沒辦法,如果不是家裡有幾個人輪流帶娃,估計已經被他搞抑鬱了。」
▼孕媽的狀態
寶寶出生後好不好帶,與寶媽在懷孕期間的狀態行為有很大關係,許多家裡有難帶寶寶的媽媽表示,她們在懷孕期間有情緒暴躁或低落,常常熬夜、不想吃東西的情況。
孕媽的狀態影響到了孩子,也使他們在出生後有作息不規律,情緒異常,難以餵養等情況。
▼寶寶性別
從生理來看,男孩小時候確實比女孩要難帶很多。
小男生比小女生發育得要慢,表達能力也比較弱,不會與父母溝通,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情緒,常常沉浸在個人世界中,精力又過盛,因此顯得異常難帶。
▼寶寶的行為傾向
孩子本身就是一個高需求寶寶。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博士提出過高需求寶寶的概念,他和妻子的前三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非常好帶,但第四個寶寶出生後,行為方式表現得完全不同。
她對周圍的環境異常敏感,稍有不對就開始哭鬧,非常需要父母的安撫,拒絕其他物品的安慰,睡眠時間也很淺,一晚上能醒十幾次,每次醒來都會哭個不停。
一般高需求寶寶會有以下特點:
比較難哄睡,睡前要哭,睡醒也要哭
如果遇上難哄睡的寶寶,或者是非要大人抱著睡才能睡著的寶寶,排除疾病原因,基本上就是高需求寶寶了。
睡醒了也要黏著媽媽,到哪兒都要跟著
高需求寶寶顧名思義,依賴性強,對媽媽的需求高,自我安撫能力弱。因此在嬰兒期會需要媽媽時刻陪在身邊,睡醒了要媽媽陪玩,媽媽去衛生間也要跟著,媽媽去做飯依然要抱著,不然就會使勁哭。
情緒激烈,如果哭了會哭很長時間,特別難哄
高需求寶寶情緒特別敏感,表達情感也特別激烈,還特別難安撫。如果不合他意,他能一直哭到嗓子啞,甚至哭到吐。
▼父母的育兒方式
即使寶寶不是高需求的,他們也有對父母感情的需求。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給予他足夠的安撫關愛,在孩子2~3歲之後就會充滿不安全感,性格異常敏感。
或許會用調皮搗蛋的方式來吸引爸媽的注意力,這就使得寶寶非常難帶了。
許多人在看到某個寶媽有一個難帶的孩子,或者聽到寶媽感慨寶寶難帶時。都會不冷不熱地說一句:「那是你的育兒方式有問題,是不是你把孩子慣成這樣了?」
老一輩的人甚至覺得寶媽太過矯情,他們當時的條件那麼艱辛,都能將孩子帶大。
事實上寶寶好不好帶,更多地與他們的性格或者天生行為有關。孩子乖巧的父母不一定是他們做得有多好,不過是幸運地遇上了一個天使寶寶。
而不好帶的寶寶則是不小心遺傳到了各種難帶的氣質,他們對父母的關愛、居住條件、愛撫方式都非常的敏感。
但這也只能說明他們是一個特別的小朋友,也不可將他們定性為壞孩子。
希望孩子難帶的父母早日迎來寶寶乖巧聽話的時期。
Wendy媽有話說:
首先,盡可能為孕婦佈置一個溫馨的環境。
科學研究表明,環境色彩裝飾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情,尤其懷孕,是非常敏感的時期。
可以在房間裡放上一些孕婦喜歡的掛件擺件,牆上也可以粘貼一些寶寶畫像,適當添加一些嬰兒用品,也可以給孕婦滿滿的幸福感。
其次,多聽音樂也能調節心情。
聽音樂是胎教的一種,同時懷孕聽音樂,也能使孕婦的心情明快起來,給寶寶聽一些優雅、高貴的鋼琴曲,或者盡情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
最後,經常和寶寶進行語言溝通。
雖然寶寶還沒出生,但在肚子裡的小傢伙,其實已經知道和媽媽互動了。
孕婦要經常跟寶寶說「我愛你」、「今天天氣很好」、「我很期待你的到來」等話,雖然胎兒聽不懂,但他能感受到語氣。
和寶寶互動時也可以用手撫摸肚子,寶寶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回應的。
當然啦,想要孕婦懷孕期間心情好,家人也是很重要的存在。
不要因為她懷孕了就脫離開,正是懷孕這個階段的她,才比平時更加需要家人尤其是丈夫的關心和誇獎。
因此,面對妻子懷孕後的種種變化,請給予充分的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