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也不是天生的,在優秀這條路上黃先生就因此付出過很多,尤其是孩子7歲前有些事不能松懈
01
自我約束能力
一個不能約束自己行為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顯得莽撞,讓人覺得特別不省心
7歲前你不管我,7歲后卻整天管這個、管那個,憑什麼?
7歲前就是孩子個人態度形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若能幫孩子養成自我約束能力,那麼7歲以后在教育方面就會省心很多
黃先生就是如此,他在兩個兒子7歲前特別注重閱讀培養,每天晚上都會陪著孩子一起閱讀看書,這個好習慣一直維持至今,而酷愛閱讀的良好習慣也成為了學習上的進步階梯
也就是說,孩子7歲之前講規矩不如親身示范, 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所產生的自覺、主動性,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約束能力
真正的強者往往是深藏不露,讓人摸不到底、也探不清虛實的能力
讓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親身示范的規則意識下,孩子長大后才能懂得自己去約束個人行為,這也是孩子7歲前聰明父母都會做的事情
02
感恩能力
感恩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凌駕于自我約束行為的一種高級能力
比起自我約束的行為習慣、態度端正,感恩能力是屬于一種永不過時的大愛力量
像懂得感恩的孩子,他們身上是具備個人約束能力的,同時還懷著一顆對世界充滿美好的溫暖之心
懂得感恩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是健康、溫柔,同時也是積極、樂觀的
孩子在家里時,可能覺得「孩子不懂得感恩就不懂得吧,反正以后也不指望他們養老」
可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如何能吃得開?有哪個上司、哪個客戶愿意把機會留給不懂得感恩的人呢
所以,幫助孩子成就感恩能力最好從7歲前就幫他們形成
小學之前的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還比較融洽,如果在此之前,家長把孩子的自我約束、和自主能力「養」得不錯,那麼孩子的感恩能力也不會太差
03
承擔能力
黃先生還告訴我,一個孩子身上所存在問題是屬于滯后的
因為當我們看到孩子身上的某些問題時,這個情況就已經隱藏一段時間了
而家長在教育中能起到的關鍵作用,就是通過篩查來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自我成長體系,其中7歲前就是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期
七歲以前的孩子,正處于大腦飛速發育的階段,他們身上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大腦基本上不容易形成長久記憶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長大之后,回憶起七歲之前的事情就比較模糊,總是缺乏具體情節、具體描述
這個時候可能有家長會提出疑問,既然孩子7歲前沒有多少記憶感,那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力是不是也不大
不,事實恰恰相反
舉個例子,我們昨天告訴孩子讓他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干凈,可等到第二天孩子就不主動收拾房間了
這并不完全是懶惰,因為孩子缺少把今天的「亂」,拿去跟昨天的「潔」做比較,他們更多的是只關注當下
因此,7歲之前孩子的行事作風更偏向于感覺用事,喜歡一個人時臉上都透露著愛意,不喜歡一個人時滿臉嫌棄
你可以說他是童言無忌、也可以說孩子還小,但這個時候的感覺是最真實的,而當前感覺也會成為潛意識里的一種態度
很明顯,那些從小生活得衣食無憂 的孩子身上,很容易缺乏規則、和感恩意識,同時也是因為自身的承擔能力不夠強而遇到事情就退縮
若注意看身邊那些學習成績不錯的尖子生,會發現他們身上除了學習能力比較強之外,孩子身上還具備不錯的承擔能力
如果說,孩子在七歲之前的自我約束、和感恩能力需要家長潛移默化影響,那麼承擔能力就是孩子走向強者的氣質了
這個過程需要孩子自己去發掘、感受和體驗,越是有難度事情越是容易激發孩子的上進激情
如果孩子能做到這一點,說明他們的承擔意識比較強,將來在學習、乃至生存方面都不會輕易言敗,而承擔意識也會讓他們得到更多實現、和成就夢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