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閨蜜聊天,她快被兒子「咬指甲」的毛病愁死了。
她說兒子以前只是寫作業時會咬一會指甲,大家都沒當回事。但這半年已經發展到只要閑著,熊孩子就無時無刻不在咬指甲。
為了戒掉孩子這毛病,她還帶孩子去看中醫。醫生說孩子「咬指甲」是疳積積食、飲食不當引起的。吃了幾幅中藥,但癥狀依舊沒有減緩。
不得已她還買了「苦甲水」,抹在孩子手指上。但看新聞才知道,大半的「苦甲水」竟然檢測出來甲醛超標,老母親的心都碎了。
現在一回家,看到兒子咬得快禿了的手指,她就腦袋疼。閨蜜吐槽:這壞習慣要再不給他扳過來,自己就要先被氣死了。
其實身邊有不少孩子或輕或重都有「咬指甲」的習慣,但像閨蜜家孩子這種接近「自我傷害」式的咬法,還真是第一次見!
特意去網上搜了一下,發現3-10歲的孩子「啃指甲」的還真不在少數。美國一項關于指甲咬合功能的統計數據顯示,3-12歲的兒童有45%的孩子愛咬指甲。也就是說,每2個孩子就有一個愛咬指甲!
首先要知道,1歲之前孩子有「口欲期」,見什麼咬什麼算正常。但1歲之后如果孩子還頻繁吃手,就是不良行為,需要制止了。
尤其3歲后,孩子如仍頻繁咬指甲,則說明行為出現異常,就需要尋找「咬指甲」背后的原因了。
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們頻繁「咬指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對照看看自家孩子是否中招。
首先,孩子觸覺失調。
醫學上認為,人類的口部觸覺是最早成熟的區域,1歲前的「口欲期」就是這個區域在快速發展。
1歲后大部分寶寶口部觸覺發育完成,其他觸覺區域開始發展,如果這時候家長過分擔心孩子摸到臟東西,不讓孩子去觸摸,就容易造成孩子觸覺系統失調。
觸覺系統失調的孩子,就會出現咬指甲、咬衣領、咬手的不良習慣。這時候最好的緩解方法,就是對孩子進行「觸覺按摩」。具體如何按摩,后面會提到。
其次,孩子心理壓力過大。
心理學更傾向于將孩子「咬指甲」的行為,歸結為心理壓力大。
兒童行為研究人員認為,將指甲咬、撕到出血,摳頭皮、唇皮至出血等在旁人感覺很疼的行為,可以讓心理壓力過大的孩子,感受到舒緩。
每年9月份新入園的孩子,都會因為分離焦慮,導致部分孩子出現類似咬指甲、吃手的行為,這也印證了心理學研究人員的推測。
再次,病理性原因
有些孩子,嚴重缺鋅、鐵可能會出現「咬指甲」現象,這時就需要遵醫囑,先平衡人體各類元素攝入。
還有些孩子會因精神、心理等原因,導致異食癖。就喜歡吃一些奇怪的東西,比如咬指甲。這時候家長就要先帶孩子治異食癖。
最后,其他原因
孩子因為好奇,喜歡模仿別人。如果身邊恰好有人喜歡咬指甲,孩子也會模仿。
當然還有小部分孩子,也可能是由于鉛中毒引起咬指甲。調查發現鉛中毒的孩子,經常會出現咬指甲、眨眼、臉部抽搐等行為,若不放心可以帶孩子做個檢測。
你看,咬指甲不僅是因為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很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所以真的建議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這個習慣。
「咬指甲」太常見,導致不少父母沒當回事。他們一位孩子大點就好了,但結果很可能事與愿違。
看到一個新聞,有個9歲的男孩因頻繁啃指甲撕倒刺,居然導致了骨髓炎險些截肢。這樣的悲劇絕不僅僅是個例!
你知道,那些長期「咬指甲」的孩子長大都有啥結果嗎?
結果一:長期咬指甲,長大會變丑
我閨蜜帶兒子去看醫生時,醫生告誡:孩子長期咬指甲,會讓牙齒發育變形,從而讓口腔的結構發生改變,最終直接影響孩子面部骨骼的發育。
造成孩子臉部下頜前突、牙齒不齊、牙齦腫大等面部特征。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齙牙、斗齒,很影響孩子的顏值。
結果二:甲床變形,引起甲溝炎
若長期咬指甲,會讓甲床不平、變短。不僅如此,小孩的手比成人更容易長倒刺,長期咬指甲會讓倒刺難以愈合,皮膚深層受到損傷,引起出血和感染,造成甲溝炎。
得過甲溝炎的人都知道,這個病會讓手指腫脹疼痛,嚴重時還要拔掉指甲,非常痛苦。
結果三:抵抗力變差,經常生病
你知道嗎?1克指甲垢里細菌和霉菌大約40億個,長期咬指甲這些細菌一定會進入人體,可想而知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多麼大的負擔。
尤其小孩子,喜歡東摸摸、西瞧瞧,指甲縫中常年都存在細菌,再加上孩子的抵抗力還沒有發育完善,長期咬指甲就更容易生病
。輕者腹瀉、重者很有可能引起感染。
結果四:女孩變得更加自卑
都說「女孩的手是第二張臉」,女孩大了都會非常注重手部保養,長期咬指甲的女孩對此就會非常自卑。
碰到過一位大二的小姑娘,她從小就咬指甲,雖然上大學后已經改善了很多,但一遇到棘手的問題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咬指甲。就因為這,她不敢交男朋友,怕自己一伸手嚇著對方。
所以你看,咬指甲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行為習慣,更有可能是顏值、自信。
咬指甲絕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習慣,一定是經過一段時間積累,所以建議家長糾正時也要保持耐心,不可急功近利。
首先,對年級稍小的孩子,進行「觸覺按摩」
「觸覺按摩」針對的是觸覺發育失調的孩子,如果孩子經常咬指甲,且小時候很少觸摸不同材質的物體,那麼10歲前的孩子,家長可以嘗試做做「觸覺按摩」。
比如:準備各種材料給孩子摸、捏。面粉、大米、玉米等等。也可以讓他的身體接觸各種材料,比如大米、玉米、面粉裝進布袋,讓孩子光腳感受。或放在手臂、肚子、背部感受等。總之,就是讓她的身體體驗各種感覺。
其次,稍大的孩子準備一個替代物
壓力大的孩子,咬指甲屬于心理問題,這時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強迫孩子不要咬指甲,而是給孩子找個替代物。
比如一個可以捏的壓力球,當孩子想咬指甲時,就讓他捏壓力球。
最后,輔助其他工具
一位媽媽為了制止孩子咬指甲,特意買了女兒喜歡的麗莎公主指甲貼。5歲的女兒為了保護指甲貼,果然減少了咬指甲的頻率,慢慢地逐漸戒除了咬指甲的習慣。
還有位媽媽特意給兒子買了甲套,從最開始的戴全天,慢慢白天戴,最后也終于戒除了咬指甲習慣。
所以,家長最好能根據孩子的喜好找到適合他的方法。當然,如果孩子啃咬實在嚴重且戒不掉,建議尋找專業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