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母子連心」,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最為親密,甚至將媽媽視為家的象徵,只要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有家,但是,現如今,有不少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媽媽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第一個:從小和媽媽之間有隔膜,很少看到媽媽的身影。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媽媽一直陪伴著孩子,但是為了生計,有的時候媽媽不得不選擇離開孩子,孩子很可憐,只有過節的時候才能看到媽媽的身影,自己則是爺爺、奶奶陪伴著,長大後和媽媽之間的關係疏遠了。
有些孩子雖和媽媽一起成長,看到媽媽對他們的關心並不多,慢慢他不再奢望陪伴,年齡的增長後,他們和媽媽的關係更冷淡了。
第二個:媽媽對孩子的責駡比較多,留下了很差的印象。
大家心目中媽媽的角色是很溫柔的,即便爸爸會責駡,媽媽都會保護他,如果孩子的印象裡面,媽媽的責駡特別的多,即便孩子再渴望親情,都不願意和這樣的媽媽在一起,在媽媽吼罵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親子關係會越來越遠。
第三個:對媽媽品行厭惡
還有人說,媽媽身上都散發著母性的光輝,但是在有些孩子眼裡,媽媽沒有色彩,是暗淡無光,甚至是晦暗的。
例如,媽媽日常性格暴躁,喜歡囉嗦,一件事情總是要重複地說,就像唐僧念經一樣,自然會讓孩子內心厭煩。
有一些媽媽只顧自己享樂,從來不對家庭和孩子負責任,只生不養,會讓孩子從內心反感。
還有些媽媽日常喜歡貪小便宜,甚至有一些敗壞人品的不端行為,在孩子眼裡是沒有道德和人性的,自然十分厭棄。
媽媽的這些行為,隨著孩子的長大會越來越刺眼。自我意識更強的他們,自然與媽媽的關係越來越疏遠,而這些都是你年輕時種下的禍根。
親子關係是需要好好處理的,一旦兩者之間出現分歧,可能會導致感情不和,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比如孩子會很叛逆,不喜歡聽媽媽的話。
當親子關係變差的時候,孩子通常表現出來很叛逆,不喜歡聽媽媽,不管媽媽講的話對自己有沒有好處,他們不願意聽,在孩子心目當中,媽媽所說的話不是為自己好,
有可能是害自己。
孩子做事情有自己的觀點,很倔強。
有很多孩子表現出來很倔強,做事情主要用自己的觀點,特別喜歡和父母對著幹,他們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而且還希望所有的人都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
以後矛盾會越來越多,很難處理。
當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矛盾會越來越多,日積月累下去很難處理,一定要儘早地將親子關係緩和,遺留下的問題有可能會害了孩子。
Wendy媽有話說:
高情商媽媽這樣教育孩子,往往能處成朋友
1、平等溝通
只有當孩子覺得關係對等時,才會敞開心扉,向媽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在此過程中,媽媽的尊重、肯定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建議能幫助他們解惑,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能有效增進彼此的感情和依賴。
2、給足孩子安全感
首先是要讓孩子時刻感受到媽媽對他的愛,例如日常說一聲「我愛你」,在他們受欺負時安慰,想退縮時鼓勵,讓孩子知道,不管他們想做什麼,媽媽都會在旁邊陪著他們。
其次就是不在人前教育孩子,呵護他們自尊心,否則覺得臉面盡失的他們,會喪失對父母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得親子關係不斷疏遠。
3、以身作則
除了言傳之外,高情商的媽媽還會身教,她們會通過以身作則這一最為直接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信服,並逐漸成為最好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