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長大后依然「跟媽親」的孩子,通常來自于3種家庭。
一:父母之間關系好的家庭
當夫妻關系緊張時,父母之間的爭吵可能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甚至產生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
當父母爭吵的時候,孩子不僅會在旁邊無助地旁觀,而且還可能成為父母互相攻擊的對象。讓孩子感到自己多余、累贅、毫無價值。
這樣的孩子,對父母是不會感到親密的。他的潛意識中,會永遠藏著那些芥蒂。
而夫妻之間的關系良好的時候,彼此能夠理解和支持,可以使孩子感到更加安心和放心。
當孩子看到父母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支持時,他們會學習并模仿這些行為。
這讓孩子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際交往,培養出包容、尊重和溝通的良好習慣。
而且在這樣的家庭中,夫妻之間和諧穩定的關系,減少了他們本身的內耗,這樣父母會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關注,通過談心、打鬧、互動等方式來增進彼此的感情,從而建立親密的情感聯系。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和爸爸媽媽關系都非常好。
二:習慣傾聽孩子,尊重孩子意愿的家庭
如果我們忽視或不關心孩子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孩子會感到孤獨和無助。當孩子需要幫助、理解和安慰時,卻得不到我們的回應,會讓他們覺得無助和沮喪。
如果我們對孩子進行過度控制,不給孩子足夠的選擇和自主權,也會讓孩子感到束縛和壓抑。如果孩子的意愿不能得到尊重和認可,他們就會感到焦慮和不安。
同時,孩子也需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去體驗和探索世界,如果我們一直約束和限制孩子的活動范圍,會讓孩子的成長變得狹窄和單調。
當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系緊張時,孩子往往會感到惶恐和不安全。如果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憤怒和抵觸,他們會開始退縮和避免與我們發生互動。 這將導致孩子與我們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甚至會產生疏離和冷漠的情緒。
能夠傾聽孩子,是對孩子表達關注的一種方式。全神貫注地傾聽,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孩子的表情和表達上,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正在被看見,被尊重。
當我們能夠傾聽孩子的思想、感受和需求時,我們就會更好地了解孩子,感受到孩子內心的需求。這也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真實的情感和態度,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基礎。
同時,我們的傾聽,可以讓孩子把負面情緒一股腦都排泄掉,這樣他不會被內心的負面情緒所困擾,能夠積極參與到與家人的交際當中。
尊重孩子的父母讓孩子安全感。當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尊重時,他們會更愿意傾訴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
這也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被接納的感覺,從而讓孩子產生和父母產生更強的親密感。
三:經常給孩子肯定和鼓勵的家庭
如果我們經常否定、辱罵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自卑、沮喪,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
孩子的自尊心是正常發展所必需的,當它受到侵犯時,孩子會感覺很不安全。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會自己想辦法保護自己。
為了讓父母少罵自己,他們會裝作很乖很聽話,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需求。他們從小就要學會偽裝自己。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很難展現真實的自己,也無法保持持久的親密關系。
經常否定孩子,會讓孩子缺乏歸屬感。而缺乏歸屬感的孩子,會很難融入各種各樣的群體當中,他們對于跟他人建立較為親密的關系會充滿恐懼。
他們缺乏價值感,覺得自己不配被人關注、被人喜歡,即使後來處于親密關系中,他也會下意識地破壞這種關系。
他們會在一次次試探對方是不是足夠愛自己的測驗中,把對方的耐心耗光。而經常給孩子肯定和鼓勵可以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經常肯定和鼓勵孩子,會讓他們感到自己很有價值,從而增強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愿意與父母溝通和交流自己內心的想法。
經常肯定和鼓勵孩子,還可以降低孩子的焦慮和壓力。當孩子知道他們的努力和表現得到了我們的認可和肯定時,他們會感到輕松和舒適,不再擔心自己的表現是否符合期望。
和善地鼓勵孩子,會讓孩子對我們產生強大的信任,他們有了問題和困難,會更加愿意誠懇地吐露。
當我們經常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時,孩子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快樂氣氛。
這種積極向上的氛圍能夠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心和支持,從而增強家庭的凝聚力。讓孩子跟我們的關系會越來越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