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寶媽跟我吐槽說:「我的兒子學習能力特別差,我每天都在督促他學習,可是不管怎麼樣,他還是提高不了。不過我姐的孩子就特別厲害,每次都是考第一名,明明是同個年級同個班級,還是表兄弟,差別怎麼就這麼大。」
聽完她的傾訴之后,我認真地問了她:「面對這種現象,你怎麼教育你兒子?會經常拿你姐的孩子跟他比較嗎?」
「當然會啊。」這個寶媽毫不猶豫地回答,「平時兩個孩子考試什麼的,肯定會比較成績,結果每次都少不了對他一頓罵,人家那麼厲害,他怎麼就不行呢,我也是恨鐵不成鋼啊。」
「那這就是你的問題了。」
兩個年紀一樣大的孩子,經常容易被家長們拿來比較。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就會指責他,越指責孩子就越加失去了學習動力,成績自然也提不上來。
相反,成績優秀的孩子,肯定經常受到很多的表揚,表揚給他帶來了鼓勵,所以他才能不斷進步,變得優秀。
家長要對待孩子的時候,不能總是通過比較來斷定孩子的資質,而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孩子,尊重理解孩子,一視同仁。
所謂的「馬太效應」,就是指好的變得更好,壞的變得更壞,多的變得更多,少的變得更少的一種現象。
「馬太效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一個小嘴甜的小孩,容易得到成人的疼愛;一個長得好看的人,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也容易獲得更多的機會。
「馬太效應」也經常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當一個孩子表現好或者成績好時,他就很容易獲得父母的關注和疼愛,將父母的表揚化為動力,不斷地努力進步。
相反的,孩子表現不好或者成績差時, 父母經常否定和責備他,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不管怎樣也是進步不了,久而久之失去了動力,就會止步不前。
「馬太效應」在教育中的雙面性是很常見的,家長們無意中的表揚、批評形成了馬太效應,孩子之間的差距也是這樣慢慢拉開的。
1、孩子周圍的生活環境是「馬太效應」發酵的重要因素
生活環境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表現好壞,從未遭受過教師、家長和同學的嘲笑,而是受到平等的對待,并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得到及時的幫助,那他就能夠認真學習,積極向上,不會受到「馬太效應」的影響。很多表現不好的孩子就是因為經常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在負能量的環境中成長,才會產生自我懷疑,從而掉進越變越差深淵。
2、孩子思維的認知慣性助長了「馬太效應」
孩子最初對自己的認識是來自于外界對他的評價。當外界對他的評價是好的是肯定的,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優秀的或者能夠變得優秀;相反,當外界對他的評價是不好的是否定的,他就會陷入自我懷疑,認為自己就像別人說的那樣,從而不再追求進步。
「馬太效應」和「貼標簽」其實是異曲同工。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會產生思維定勢。
「馬太效應」的負面影響之所以如此嚴重,就是因為自我認知一旦形成,不論是外界還是自身,都很難去改變它。「馬太效應」帶來的自我認知對于好學生來說是進步的動力,而差生卻會因這種思維的認知慣性而誤了前程。
3、孩子自身的心理素質也會影響「馬太效應」的效果
每個孩子自身的心理素質是不同的。心理素質好的孩子,即便是受到批評和責備,他也能夠從自身的優越處獲得自信,不會因為他人的評價產生負面的影響。而心理素質不好的孩子,他人的贊賞和肯定不僅沒法激勵他們,反而會給他們帶來壓力,從而產生負面的影響。
1、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
孩子個性、性格的養成是受到周遭環境影響的。外界的環境我們無法控制,那家庭環境氛圍就需要父母去認真營造。
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百利而無一害。「家是孩子的避風港」,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要求父母關系和睦,同時要多關注孩子,包容孩子,與孩子多溝通,交流。
當孩子表現不好時,父母要積極引導他,不要給孩子貼標簽,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相信他的能力的。孩子從父母身上得到信任后,會產生動力,不斷進步。
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需要父母給予孩子溫暖與信任,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帶來的溫暖時,就會變得自信,從而樂觀積極向上。
2、發現孩子的亮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正確的運用「馬太效應」,需要父母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一個自信的孩子更容易獲得他人的贊賞與表揚,并從中受到激勵獲得進步,而這又反過來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善于發現孩子的優勢,激勵孩子揚長補短。有的孩子雖然成績不好,但他在其他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這時候父母就要肯定他,鼓勵他發揮優勢彌補劣勢。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多表揚孩子。當孩子在表現自己的時候,父母要給予足夠的尊重和贊賞,即使孩子失敗,但他勇于表現,也要表揚他。
每當孩子獲得一點點進步時,父母就要給予孩子積極的肯定,這樣有利于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讓他更有勇氣地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3、讓孩子學會做自己,不被外界因素干擾
除了父母之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還會受到外界種種因素的干擾。
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要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評價。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他人的評價都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做自己,在不違背原則的基礎下,勇敢地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4、 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想要孩子能夠不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不受外界因素所干擾,就需要孩子有一顆強大的內心。父母要盡可能的讓孩子體驗生活,讓孩子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當孩子的閱歷足夠廣泛時,他的內心也變得強大起來。面對外來的一些負面信息,就不再會陷入其中。
「馬太效應」會使孩子變得優秀,也會使孩子陷入自我懷疑。正確地將「馬太效應」運用到對孩子的教育中,需要父母的努力。父母不僅要為孩子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還要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讓孩子勇于做自己。
擁有自信心的孩子才會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