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數學必須有天賦才能學好嗎?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一二年級還好,三年級開始加入應用題後,會有些吃力,慢慢地開始跟不上了,特別是一些奧數類題型,家長都搞不明白怎麼那麼多彎彎繞?
這裡,我們刨去奧數題目不說,單純從小學課本來說,只要能夠掌握些技巧和方法,小學數學其實並不難,而且很容易得高分。
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會遇到許多公式,這些都是要求記住的,周長、面積公式,相遇問題,年齡問題,流水問題等,有公式,做起題來會顯得輕鬆一些。不過最讓人讚賞的這些字體,真的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小學想要學好數學,認真實踐這5招,學渣也能逆襲成學霸:
對於學數學來說,整理錯題是很關鍵的一步,也是學好數學的基礎。
有個朋友家的娃,之前學習一直屬於學渣類,一直到5年級,朋友坐不住了,下定決心要幫助孩子把數學搞上去,因為孩子最初沒信心,也沒有養成錯題本的好習慣,朋友就自己幫助孩子整理錯題。
每天孩子放學回家,朋友就放下一切事,把孩子做過的題都找出來,把錯的題都輸入電腦,列印出來,貼在一個大本子上,經過一學期這樣的訓練,孩子的成績突飛猛進,自己也開始能夠整理錯題本了。
很多孩子很粗心,看到題目後馬上就做,往往丟三落四,或者看錯小數點,或者把加當成減,本來很簡單的基礎題也因為馬虎而錯,是最痛惜的。
教會孩子養成看到題目,一邊閱讀一邊先圈出關鍵字的好習慣,比如誰比誰多多少,哪個是另一個的幾倍這類的題目,孩子圈出關鍵字,對題目就會有初步的印象,做起來也更容易。
很多家長給孩子在課外報了很多班,孩子放學後就要奔波在各大培訓班之間,家長辛苦孩子也不輕鬆,但是效果卻經常會差強人意。有位朋友在孩子上一年級時就送到某著名培訓班,期末考試時成績卻出乎意料地差,她忍住氣問孩子是怎麼回事?原來培訓班教的題目更難,孩子看到試卷上的題,總是不敢下筆,腦袋裡總是要多繞好幾個彎,反倒答錯了。
而實際上,小學課本是很多專家一起合作,按照孩子年齡特點編著而成,對於孩子來說是最適用的,讓孩子踏踏實實跟著課本走,每一章內容都能吃透了,優秀並不難!
從孩子上學第一天開始,就要要求孩子上課要緊跟老師思路,遇到老師提問,要及時舉手,即便老師不請自己回答問題,會的問題也要舉手,幫助孩子養成舉手好習慣。
孩子剛上小學時,每天放學回家我都會問問他,在課堂上舉了幾次手,我並不會問他老師請他回答了多少次,只是單純問他舉了幾次手,還讓孩子大致描述一下老師提問了什麼內容,自己想怎麼回答等。
這裡,並不建議問老師有沒有找他回答問題,如果老師一直不找他回答問題,會挫傷孩子積極性,反倒弄巧成拙,所以,只要問他舉手次數和準備如何回答就好。
在《親愛的小課桌》中,徐敬凱媽媽自豪地說,徐敬凱在一個暑假刷了376張試卷,把其他嘉賓都驚呆了。
一個暑假也就一個半月左右時間,算下來,每天差不多得刷10張卷子,而且是不間斷地連續刷,而徐敬凱只有一年級!
近年來有很多小鎮做題家的報導,小鎮做題家是指那些出自小城市,擅長考試,最喜歡刷題,卻缺乏更廣闊的視野,缺乏與人際交往的能力,走向社會後往往不得志。
小鎮做題家的海量刷題主要是發生在高中,像徐敬凱這種從一年級就開始刷題海的,確實少見。刷題海只會讓孩子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卻未必就會學得好。
樊登曾經講過他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他的爸爸就是一位老師,樊登平時成績一般,在臨近考試前,爸爸想了想,給他出了幾道題,讓他認真思考做會了就成,樊登就自己研究把這幾道題全部弄明白了,第二天考試時,樊登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之後,樊登就明白了,原來會總結經典題型就能學好數學。
學數學不是刷海量題就肯定能學好,需要會總結經典題型,刷經典的20道題,比刷200道題會更有效果,如果孩子尚小,可以幫助孩子整理經典題型,引領孩子學會總結,以後的數學學習也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