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麼叫你?一問到這個,每個母親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如果說要有一個相近率最高的答案,那就是媽媽。因為很多孩子都是直接叫自己的母親媽媽,然而喊媽和喊媽媽,心理狀態卻是不一樣的。
我朋友最近聊到自己的孩子,說自己的孩子最近明顯不同了,不單單是身子長得更高了,聲音變得有些沙啞了,還有胡子也開始蓄了。我朋友頓了一下,表示孩子最大的區別還是他不再喊媽媽了。
這個喊法的區別讓身為母親的她有點不適應,因為就好像孩子突然之間長成了一個小大人,然后用不一樣的稱呼叫自己。在感受到孩子成長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時間的猝不及防。
其實,我朋友的困惑并不奇怪,因為當孩子對自己的稱呼發生改變的時候,不僅僅是時間走得猝不及防,同時也表示孩子的心理產生了這些變化。
孩子是叫你「媽媽」還是「媽」,一字之差,其實暗藏了許多心理變化。這其實說明孩子已經開始變成小大人了,在這個期間他不愿意再用「媽媽」這個帶著撒嬌意味的稱呼喊自己的母親了,而更加喜歡用「媽」這個稱呼來喊自己的母親。
然而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變化,相信不少家長還是「蒙在鼓里」,畢竟不管怎麼喊都是自己的孩子,為什麼還要計較這一兩個字的區別呢?家長不妨了解一下,感受一下孩子的變化。
一:孩子尋求獨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不愿意繼續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因此會開始尋求獨立的機會。而這微小的一字之差,就是他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讓自己的母親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需要給自己空間和尊重了。
二:親子間的隔閡除了孩子想要尋求獨立以外,其實還有個問題,就是因為父母管教過于嚴厲,導致親子之間有了一定的裂痕。這個時候,孩子就不大愿意用媽媽來稱呼自己的母親,而是選擇比較冷淡的單字稱呼來喊自己的母親。
三:叛逆時期的從眾心理有時候孩子并不是因為父母的關系,而是自己有了性格。譬如說其他同齡人的朋友都這麼稱呼自己的母親「媽」,而自己如果再用「媽媽」來喊自己的母親,就會顯得幼稚可笑。 因此,這樣的從眾心理導致他不再愿意用「媽媽」稱呼自己的母親。
面對孩子的變化,家長自己也要做出相應的措施,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成長不因為自己的落后反應而受控于一個窄小的空間里,因此,家長要及時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首先,要尊重孩子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歐文孩子長大了,那麼他必然不會想象以前那樣被家長當成小孩。如果說家長依然用對小孩的態度,或者絲毫沒有尊重孩子的態度,認為孩子只是家長的附屬品,那麼必然會受到孩子強烈的反抗。
到時候孩子會用更加頑劣的方式應對家長,而這并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塑造,因此家長要格外注意。
其次,給予空間如果孩子到了叛逆期,那麼家長要主動給孩子一個空間發展自我。因為這個空間是孩子在嘗試獨立,如果說家長把這個空間給毀壞了,那麼得到的會是一個唯唯諾諾只會聽從父母指示的巨嬰。
因此,家長要知道孩子個人的空間很重要,因為這會決定他們能成長到什麼樣的地步。
最后,不要吝嗇贊美和鼓勵孩子也需要鼓勵和贊美,如果一味地批評,只會讓孩子變得不太愿意和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因此,家長需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并且適當地贊美和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并非不愿意和他們溝通和聊天,只不過需要一個適當的時機。
這樣的話,孩子自己會更加愿意和家長傾訴自己的想法,家長也不會因為不愿意聽家長的話而導致親子之間的關系逐漸冰冷。
隨著叛逆期的到來,孩子的變化會變得格外明顯,因為他不會再像以前那個凡事都聽父母安排的小孩子。他會有自己的性格和想法,因此家長要主動做出改變,這樣的話才能趕在孩子變化之前做好全面的準備。因為家長的未雨綢繆,便能避免后面一系列親子矛盾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