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女兒,才發現,原來,越厲害的家庭越喜歡這樣教育孩子。
近年來,比爾·蓋茨的大女兒珍妮佛·凱薩琳·蓋茨因學習能力超群,就讀斯坦福大學,又喜歡在社交平臺分享閱讀書籍、分享日常生活和戀情等,總能引起網友們的關注。
而對優秀的她瞭解得越多,就對比爾·蓋茨的教育觀越好奇。在對比爾·蓋茨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進行研究後發現,他與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同樣為世界首富的李嘉誠等厲害的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極為相似。而這些教育觀念和行為,星主想,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是非常具有借鑒價值的。
據說比爾蓋茨的大女兒詹妮弗上幼稚園時,班上其他同學的父親壓力都很大。
因為不管多忙,比爾蓋茨每週都有兩天接送詹妮弗上學,如果其他同學的父親不接孩子,就會被妻子質問:「比爾蓋茨都能接送孩子,你怎麼就不能?」
在一次採訪中,談及對孩子們的陪伴,比爾蓋茨這樣說:
身為總統的奧巴馬也深知陪伴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即使工作再忙,奧巴馬也堅持和妻女一起吃晚飯,在晚飯期間聊聊彼此的趣事;
如果學校舉行家長會自己來不及參加,那就推遲工作去參加。
因此,奧巴馬最驕傲的一件事不是當上了總統,而是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從未缺席過女兒的家長會。對此奧巴馬解釋道:
捨不得孩子吃苦,想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是沒錯的;但一味地給予,忽視了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這種愛就會變成傷害。
比爾蓋茨和奧巴馬深知這個道理,在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上可謂是滴水不漏。
比爾蓋茨雖然是世界首富,但除了孩子學費之外,從來不給多餘的零花錢。想要滿足自己的物質生活,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比如蓋茨的大女兒詹妮弗平時的零花錢來自於獎學金和馬術比賽獎金。
這種教育讓詹妮弗成為斯坦福大學的優等生,馬術水準也達到了國家級。
奧巴馬在這方面更絕,除了不會主動給零花錢之外,孩子想要零花錢就必須通過做家務來獲得,而且每週只有一美元。
奧巴馬的教育更多的是讓孩子明白:想要獲取就必須先付出。
反觀我們現在的孩子,很多都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惡習,獨立能力大大降低。
比爾蓋茨夫婦在詹妮弗2歲時,就開始培養她的閱讀習慣,每天睡前蓋茨和妻子會輪流給詹妮弗講睡前故事。詹妮弗長大一點後,比爾蓋茨每次出差,旅行箱都會帶10幾本書,回來後和孩子分享閱讀感受。
奧巴馬在培養閱讀習慣上更細緻,除了堅持每日為孩子朗讀《哈利波特》之外,在女兒旅行回來後,還讓她們寫旅遊報告,通過寫作加深孩子對閱讀的依賴。
反觀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閱讀習慣培養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04:再次,限制孩子玩手機等電子設備,擔心玩物喪志。
而在生活中,我經常在地鐵、公園、廣場等公共場合看到這樣的情景,4-6歲的孩子一鬧「爸爸/媽媽陪我玩」,然後爸媽為了省事,直接拿出手機打開視頻播放動畫片讓孩子看。
我也經常在餐廳看到,10歲左右的孩子邊吃飯邊打遊戲。
誠然,05後、10後這些孩子是電子智慧時代的原住民。不讓他們接觸電子智慧產品不現實、也不科學。可是,手機,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不該玩,或許父母們應該向這幾位厲害的父母學習,從一開始就和孩子制定手機使用規則,然後嚴格遵守。
畢竟,手機對於未成年孩子的身心發展的確有極大的影響。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初步研究報告顯示,每天盯著手機螢幕超過兩小時的孩子,語言與推理考試表現會較差。
手機恰當使用,它會是孩子更好地瞭解和融入這個世界的助手;但是使用過度,它也有可能是毀掉孩子人生的窗口。
Wendy媽希望今天這篇分析比爾·蓋茨、奧巴馬、李嘉誠等厲害的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文章能對家長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所啟發。也希望,作為父母,我們能不斷學習成長,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的人生奠基多彩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