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慢,是孩子成長的客觀規律! 經常被催促的孩子,4個缺點伴隨一生
2022/08/09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一直在「催促」中進行,我們希望孩子可以快點學會走路,希望孩子是同齡人中走在前面的......

就連平時生活中也是催促的,出門催促,吃飯催促,睡覺催促......

但,其實,孩子在我們的催促下,會變得異常煩躁,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

「時光不語,靜待花開」或許,是父母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吧。

01

家長越催,孩子可能越慢

記得之前有一位家長跟我講過她催孩子的後悔經歷——

她家兒子從小就是個慢性子,吃飯、寫作業時不是跑神就是玩玩這個、摸摸那個,不能專注在一件事上。

看著孩子這個樣子,她又著急又生氣,經常朝孩子發脾氣、催孩子快點。

可是直到孩子上到國中,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現在孩子整個人看起來就缺少活力,反應也很慢,跟他說句話半天等不到應答,寫作業、什麼時候睡覺這樣的小事,不催孩子就不動······

越催孩子越慢,越懶散,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因為當父母常年嘮叨、催促,孩子漸漸會習慣這個模式,甚至開始依賴父母的這種「催促」 指令——等催了再說。與此同時變得不愛思考、責任感降低,自我管理能力低下。

還有的孩子,隨著成長,會在父母不耐煩的催促下產生叛逆心理:你越催,我越不動,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壞習慣。

法國兒童精神專家克裡斯汀·弗拉薇尼說:

「依賴性人格的孩子,因為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覺自己是‘壞孩子’,失去自信;而反叛性人格的孩子,卻只會越來越無視父母,變得自私冷漠。」

因此,催促最終很可能會造成孩子急躁馬虎、缺乏自信的性格缺陷,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02

孩子小的時候,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做事慢吞吞。其實,這算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為小孩子的行動力通常是比較弱一些的。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做事比較慢,自己又沒有耐心,總是忍不住去催孩子,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也比較常見。可是有一點,或許家長不知道,經常被催促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有這些缺點,相信家長們也不願看到。

1. 缺乏耐心

有些事情孩子是需要慢慢完成的,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只在一旁拼命催促,孩子做事就會越來越急躁。有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會變得沒有耐心,做事只追求速度而不考慮品質,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因為當孩子缺乏耐心的時候,可能就會失去堅持到底的勇氣。

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是一味地催促,當孩子在認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給孩子充分思考和行動的時間,不要給孩子增添焦慮感。

2. 容易暴躁

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經常被催促的環境中,那麼他的性格自然也會變得急躁,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進行發洩。時間長了,就會養成一個容易暴躁的性格。

3. 排斥父母

其實,大家都不喜歡被催促,因為這樣會讓自己亂了手腳。所以,當家長在催促孩子的時候,無形中就是在打亂孩子原有的計畫,讓孩子變得不安和焦慮,這種感覺大家都不喜歡。所以,如果父母常常催促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反感,內心開始排斥父母,不願意和父母交流,不僅影響孩子內心的發育,也會使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4. 不喜歡思考

孩子在父母的催促下逐漸會產生「 思維依賴「,這些來自父母頻繁的」仗義相助「導致不喜歡去思考。

當孩子遇到作業難題或是操作障礙時,身為「前輩」的父母催促無果,幾乎都會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答案。

這樣簡單直接,卻剝奪了孩子思考的能力,在父母的催促下,發現請教父母這條的「 捷徑「,今後遇到各種難題,孩子便不會浪費過多時間去獨立思考,而是請父母」

代勞「。

03

對於會影響到生活、學習習慣養成的「慢小孩」,如果不催促,應該採取怎樣有效的方法呢?

①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找到問題的本質

比如像上文說的,孩子起床穿衣很慢,是還不夠熟練,那就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練習的機會,自然而然會得到提高。家長不能嫌慢,就幫孩子穿,越俎代庖。

如果孩子寫作業慢,可以多和孩子溝通,瞭解情況,看看是不是知識掌握不牢影響做題速度,還是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導致孩子自信心不足,因害怕而拖延。

只有找到孩子磨蹭的根源,再「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總之,家長要和孩子建立起合作關係,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去催他、批評他。

② 其次,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2、3歲的時候,其實對於時間、快慢是沒什麼概念的,家長總是急著趕緊做完這件事,然後才能做下一件事,可是孩子是不理解的,為什麼一定要快點。

當孩子5、6歲的時候,對於時間的長短也沒什麼明確的感覺,但從這時開始,可以 訓練孩子對時間的感知和掌控。

帶孩子去商店挑選一個他喜歡的鬧鐘,教他認識時間。

生活中,多用具體的時間名詞,比如「再玩10分鐘」、「還有兩分鐘就能到學校」、「5分鐘洗漱好,時間到了喊你」等等,代替「一會」、「馬上」、「不久」等籠統模糊的表達。

此外,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計時的遊戲,例如,1分鐘內,看誰拿到的積木多;或者給孩子佈置規定時間的任務,比如5分鐘內拼好一個拼圖;半個小時內完成作業等等。

這樣一來,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積累經驗,對於早晚、5分鐘、半小時、一小時等時間段有清晰的認識,有利於他更清楚地感知時間。

慢慢地放手,多給孩子自己掌控時間的機會,有了自主感,他會更主動自覺。

③ 培養規律生活、學習的好習慣

3歲以下的孩子,主要在規律的生活中感受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好的時間管理就是在固定的時間吃飯、睡覺、遊戲。

隨著孩子的成長,也可以制定適宜的作息時間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大概用多久。

規律性的生活,會讓孩子覺得每一天都可以預期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和時間意識,並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具體的事情上,用規矩代替嘮叨和催促,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邊吃邊玩,可以和孩子、家人約定好,吃飯的時候必須都坐在桌子上,吃完了才能去做別的事情。

還可以運用「自然後果法」,讓孩子體驗磨蹭的後果,比如起床磨蹭會導致遲到,寫作業磨蹭會耽誤晚飯和睡覺時間等。

讓孩子在實踐和經驗中,逐漸調整自己的節奏,養成好習慣。

④ 家長做好榜樣,給孩子帶來積極影響

有一句話說,當你改變不了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影響他。

父母的示范和榜樣作用,對孩子的成長是有深遠影響的。

在孩子磨蹭這件事上,家長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用自身的行動來促進孩子做出主動改變。

比如孩子睡覺前總是磨磨蹭蹭,家長可以提醒一下孩子,然後自己洗漱好上床睡覺,孩子看在眼裡,就會被帶動。

孩子平時行動慢,家長可以做好自己,有效率、有條理,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模仿並養成這樣的行為方式。

總之,對於孩子的磨蹭、慢節奏,想改變是有跡可循的,需要家長對孩子有足夠的觀察和瞭解,並願意學習、調整自己的引導方式。

催促孩子,反而是最無效、不可取的一種。

48歲女神徐若瑄9年婚姻夢碎!懷孕歷經「地獄模式」,高齡保胎臥床5月強忍「300針痛苦」,失婚後強勢回歸影壇,喊話:不做「豪門裝飾品」!
2024/01/03
爸爸每天對孩子「說這4句話」,孩子更自信、努力,別小看語言的力量
2023/09/16
成年後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3個特徵」,希望你家一個都沒有
2023/09/16
「條件允許,千萬一定別讓外婆帶娃」,寶媽的3個理由,令人落淚
2023/08/31
孩子變好,從父母戒掉這10種說話語氣開始
2023/07/19
家庭教育最忌諱的事:爸爸缺位,媽媽全方位
2023/07/19
做大格局的媽媽:三不說,三不幫,三不慣
2023/07/19
12歲之前,養兒必養「三氣」,養女必練「三力」
2023/07/19
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很容易把孩子帶壞的10件小事
2023/07/19